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治理工具。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多个公共事务领域,以及在提升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党员组织管理、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区块链技术在公共事务中的透明治理功能
区块链技术在公共事务中的透明治理功能,体现在借助区块链技术推动公共事务数据共享、实现公共事务开放治理及落实公共事务政府监管等方面。
借助区块链技术推动公共事务数据共享
区块链技术由于能够保证信息的透明性、不可更改性和可追溯性,能够广泛应用于教育、就业、医疗健康、商品防伪、公益、社会救助等公共事务领域。区块链数据信息共享模式有助于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的共同维护及利用,促进公共事务协同办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及质量。
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公共事务开放治理
英国伦敦大学弗雷娅·希尔·哈德威克认为:“开放式治理”意味着鼓励和促进开放性、问责制和回应民众的关切;诸如互联网之类的技术对于开放式治理倡议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些技术使公民和政府之间都能够更好地接触到数据和参与活动,而区块链和智能合约以及其他技术则可以被用来为开放式治理助一臂之力。举例来说,区块链技术在信息基础设施、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可以提升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水平,促进城市间在信息、资金、征信等方面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及开放治理。
区块链技术落实公共事务政府监管
区块链技术可应用于政府治理和公共事务中的扶贫专项资金监管、房管部门的产权登记、文化部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部门的学历信息和学术成果的存证管理、税务部门的纳税证明、审计部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产品防伪溯源、财税部门的电子票据验真、金融监管部门的风险防控和事前监管等具体政务业务。然而,应用“中立性”区块链技术的毕竟是人,即使遁入虚拟场景之中,也不能排除类似全球爆发的WannaCry勒索病毒事件的发生。因此,区块链同样需要解决“谁来监督监管者”的难题。
区块链技术提升党的政治建设效能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身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党的全面领导包括对将区块链新技术应用于国计民生工作的领导,及对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领导。
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等特点,使得该技术在政治思想建设工作特别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实现党员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活动的全覆盖,方便实现党员基础信息、党支部工作、党员互动交流等实时管理功能,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高效运算及时掌握政治思想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为党建工作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区块链技术强化党员组织管理实效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万名,但由于党员发展具有动态性变化及异地流动性等特征,很难保证党员人数数据统计汇总的精确性及实时一致性。
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把所有党员的全部信息登记、储存在区块链上,形成全国统一数据操作平台,保证党员人数数据统计的精确性和实时性,可基于区块链数据的开放性和不可篡改性等特点,确保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优化解决信任及数据的问题。区块链上的统一数据操作平台还可以追溯党员的身份信息和交纳党费情况,追溯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会的记录,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组织管理,强化党员党的意识、党章意识和组织观念,时刻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区块链技术加大党风廉政建设
首先,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的透明性、开放性以及可以通过时间戳进行的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可用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其次,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机制可应用在党的建设中。从本质上讲,区块链和法律都是信任机制,但无论在什么情形下,信任都不能代替监督。区块链技术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在党的建设中使“制度的笼子”更密、更结实。
最后,区块链技术可以助力审计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审计监督作为国家廉政体系的制度支柱之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监督特别是金融审计中发挥重大作用,区块链技术对国家审计产生颠覆性影响。例如,在审计监督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及其拓展功能,能够建立公开透明和数据共享的金融大数据公共“大账簿”,拓展并完善审计信息获取渠道,及时获取具有客观真实性、可追溯性的审计证据,促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降低舞弊风险,实现实时审计。